在湘西的靈山秀水間,鳳凰古城正經歷一場數字時代的華麗轉身。吊腳樓的倒影在沱江波光中搖曳,苗家阿妹的銀飾隨山歌叮咚作響——這些流淌著歷史韻味的畫面,正通過日均超300場的直播鏡頭,轉化為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文旅產業壯大的新動能。2023年以來,鳳凰縣委統戰部協同各方力量,精心布局直播經濟生態,廣邀全國網絡內容創作者、MCN機構及直播電商企業,在這片文化與自然交織的熱土上,共同書寫數字經濟賦能文旅發展的嶄新篇章。截止2024年底,全縣網絡零售額突破21億元,同比增長67%,數字引擎正強勁驅動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生。
鳳凰千年古城變身立體直播間
鳳凰這座千年古城生來就是一座無需雕飾的“超級直播間”。青石板巷、虹橋煙雨、萬名塔影,沈從文筆下的詩意棲居,每一幀畫面都是自帶流量的視覺奇觀;沱江的粼粼波光,成為主播們天然的“氛圍補光燈”。鳳凰這座千年古城更是一座觸手可及的“文化富礦”。國家級非遺苗銀鍛造的叮當聲、苗族繡布的斑斕經緯、神秘儺戲的古老面具、醇香米酒的古法技藝、晶瑩剔透的朱砂飾品……這些活態文化皆為稀缺直播素材。依托這些資源,“非遺+直播”模式成效顯著,2024年相關產品線上銷售額達2.8億元。這其中,沉浸式旅拍體驗項目的直播展示,直接推動購買轉化率飆升至35%,成為游客打卡新選項。鳳凰這座千年古城還是最具煙火氣的“舌尖經濟廊場”。血粑鴨的濃香、苗家酸湯的酣暢、鄉里臘肉的醇厚、農家獼猴桃的鮮甜……地方風味通過鏡頭直抵人心,“所見即所得”的美食直播再創經濟新高。2024年,鳳凰特色農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55億元,僅直播間即時下單的本地“舌尖時鮮”占比超40%,“舌尖上的鳳凰”消費鏈條正在不斷刷新強勢崛起的數字經濟。
凝聚共識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鳳凰縣委統戰部創新開展工作,為直播經濟健康發展構筑堅實支撐。強化思想引領凝共識。針對縣內150多名廣泛活躍于多個領域的網絡代表人士,創新推出“線上學習+線下實踐+聯誼交流”三維模式。精心打造“尋美·鳳凰”品牌活動,全年開展主題直播48場,全網傳播量累計1.2億次;組織網絡人士座談會12場次,引導創作正能量內容占比提升至89%,有效鞏固網絡思想陣地。聚焦骨干隊伍強培育。建立涵蓋網信、文旅等8個部門的聯動機制,建成動態更新的網絡代表人士數據庫。重點培育一批政治堅定、影響力強的代表人士和骨干力量,覆蓋文旅推廣、非遺傳承、農產品帶貨等領域,其總粉絲量超1000萬。如農產品帶貨主播通過直播帶動300余戶村民增收,團隊日均發貨8000單,累計開展直播3000余場。強化保障服務搭平臺。依托省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廖家橋鎮菖蒲塘村電子商務中心等平臺,構建“一月一聯系、一季一活動”服務機制。2024年組織開展“科技專家攜手網絡人士助農直播”等特色活動21場,協調解決網絡人士場地、供應鏈等問題67項,推動15家直播企業與本地供應商建立穩定合作,有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直播經濟催生縣域經濟蝶變效應
用鏡頭解碼千年文化基因,用創意激活古城產業動能——一場場直播的“洪流”,匯入鄉村振興的壯闊江河,繪就鳳凰展翅、人民共富的時代新畫卷!鳳凰的直播經濟催生出縣域經濟的蝶變效應:農特產品暢銷,助力村民多增收。直播電商成為鳳凰優質農產品“出山進城”“通江達海”的高速通道。返鄉青年徐林以村寨晨霧為幕,直播鄉村購貨全場景,其打造的“古法熏制臘肉”單品年銷突破100萬元,帶動周邊100多戶村民增收。專注助農的伍正文夫婦,通過日均3場的高強度直播,月銷售獼猴桃、米酒等特色農產品達100萬元,直播兩小時出單量穩定在2000單左右,解決當地老百姓就業60人,間接帶動工作崗位200人,年包裹收發量50萬個。文旅魅力釋放,激活消費新場景。直播推動著鳳凰獨特的文旅資源煥發新生。2024年以古城為背景的直播活動超12萬場次,同比增長55%。每當夜幕降臨,逾百名主播聚焦流光溢彩的沱江夜景,“鳳凰古城亮燈儀式”單場直播即吸引超500萬人次觀看。這種“云游”體驗有效轉化為消費動能,2024年線上文旅產品交易額占比提升28%,特色餐飲客流量增長22%。文化傳承活化,非遺煥發新生機。直播平臺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數字動能。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銀飾鍛制技藝通過龍吉堂家族第三代傳承人龍建平的直播,賬號“銀匠小龍”粉絲破百萬,直播間客單價從200元躍升至1800元。在直播助力下,鳳凰非遺工坊從7家增至23家,吸引1200余名年輕人參與非遺保護傳承。
“來鳳凰,直播讓你的聲音被世界聽見;走鳳凰,直播讓你的鏡頭改變一方山水”。鳳凰,這座被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在直播經濟的強勢賦能下,而今已然插上新的翅膀,蓄勢進發云霄藍天,直沖經濟新天地……
(文/田山楠 張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