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省重點產煙縣,郴州市嘉禾縣多年來在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努力探索,2025年煙葉收購季,行廊煙站以智能化、標準化的全新面貌迎接來自周邊8個鄉鎮的煙農朋友。作為湖南省首個集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于一體的大型煙草收購站,行廊煙站通過水冷溫控系統、數字化看板、線上預約收購等創新技術,不僅將日均收購效率提升至2000包以上,更讓煙農從“排隊苦等”變為“省心交售”,成為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
水冷系統:為煙葉品質筑牢“恒溫防線”
行廊煙站的倉儲區內,一套高效的水冷溫控系統正悄然運轉。該系統借鑒工業領域的高效熱交換技術,通過循環水網絡與溫控傳感器聯動,將倉儲環境溫度精準控制在22℃–25℃、濕度穩定在60%–65%的黃金區間。“煙葉嬌貴,高溫高濕會導致霉變,干燥環境又易碎。現在通過手機就能遠程調控溫濕度,煙葉色澤和油分保持得更好!”煙站質量主管胡雅杰介紹。
該系統還創新融合了氣象大數據:通過與嘉禾縣氣象局共建的“智慧糧煙氣象服務平臺”,實時接入溫度、濕度、風速等小氣候數據,預判環境變化,動態調整倉儲參數。
數字化看板:透明收購背后的“智慧之眼”
走進煙農休息室,一面100吋的數據大屏格外醒目。屏幕上滾動顯示著六條收購線的實時畫面、當日分級重量、等級分布比例及煙農交售進度。每筐煙葉經初檢后,由自動傳輸帶送至定級區,評級員評級過程全程錄像同步上傳數據至云端看板。
過去賣煙心里沒底,現在盯著屏幕就看清自己的煙到了哪一步!”種煙大戶李圣光指著屏幕上的數據感慨。他的4塊煙田信息已全部錄入“電子地圖APP”,每塊田的煙葉來源、分級結果、稱重記錄均可追溯。這種“一刷二拍一自動”模式(刷身份證、過程拍攝、定級拍照、自動稱重)讓收購全程陽光透明,收購爭議率下降90%。
線上預約:從“人找車”到“數據跑腿”
“上午9點交煙,8點50到站就行!”煙農雷四仔展示手機上的“湖南煙草預約”APP:選擇時段與數量,系統自動分配交售窗口,實現從種植申請到交售預約的全程數字化。
預約系統還與專業化分級隊伍聯動。煙農下單后,服務隊按需上門協助剔除青雜煙葉,確保“好煙先交”。目前日均調度運輸車輛40臺次,煙農平均等待時間從6小時縮短至30分鐘,人力成本降低50%。
自動打包+伸縮裝車:機械賦能減負增收
在打包區,6臺自動化打包機高效運轉。機械臂將分級后的煙葉壓實捆扎,成包效率達每分鐘1.5包,較人工提升2倍。成包煙葉經伸縮式裝車機無縫對接運輸車輛。“以前扛包上車,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現在按個按鈕,傳送帶直接伸進貨車廂!”裝卸工王師傅笑道。這套設備降低勞動強度70%,并減少煙葉搬運損耗。
六線協同:集中收購激活規模效應
行廊煙站依托“一基地、兩平臺、一中心”的智慧架構,將周邊8個鄉鎮的煙葉集中收購。六條流水線采用“工段式分級”模式:解捆鋪葉→挑揀青雜→分組定級→智能稱重→自動打包→伸縮裝車每條線日均處理煙葉300擔,全站年收購量達8.2萬擔,惠及1.1萬產業人員。通過“智慧煙站數字看板”,管理人員可動態監測各線進度,自動預警產能瓶頸,實現資源靈活調配。
科技興煙:小煙葉托起鄉村振興大產業
“數字化轉型讓煙農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升級形成閉環!”嘉禾縣煙草專賣局負責人歐陽誠軍算了一筆賬:2025年煙站投用后,預計煙葉總產值將突破2.5億元,戶均收入增至18萬元,上繳稅收超5000萬元。在氣象服務、智能倉儲、數字管理的多重加持下,煙葉霉損率控制在1.2%以下,上等煙比例提高至80%以上。
如今的行廊煙站,既是生產中心,也是技術培訓基地。煙農休息室內,大屏一側滾動播放著“煙技學堂”短視頻課程,涵蓋病蟲害防治、氣象防災等知識。從“靠天吃飯”到“看數種煙”,科技正為郴州“福城金葉”這塊金字招牌注入蓬勃生機,鄉村振興的畫卷也將在每一筐飄香金葉中,繪就更厚重的幸福底色。
(文/劉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