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辦公室敲敲鍵盤,巡檢無人機騰空而起。近日,在吉首市矮寨大橋,一場橋梁養護的“智能革命”正在上演。
矮寨大橋主跨1176米,橋面距谷底垂直高度達355米,氣候多變且盲區大,日常養護難度極高。“以前人工巡檢,風險高、周期長、成本大,單次作業耗時長,巡檢覆蓋率低。”湖南高速湘西分公司矮寨管理所所長葉繁介紹,今年5月湖南高速啟動矮寨大橋無人機自動巡檢試點項目,被列為交通運輸部科技示范工程,僅用45天就完成從設備部署到實測驗證的全部流程。
項目瞄準行業痛點,通過攻克高精度航線、AI識別、孿生定位三大關鍵技術,成功研發“自主巡查、智能分析、閉環管理”的智慧巡檢體系,借助低空無人機智巡平臺實現任務自動派發、數據實時回傳、結果在線審核。
矮寨管理所在矮寨大橋兩側部署2個智能機巢,規劃形成10條標準化巡檢航線,無人機全天候待命,其配備的“火眼金睛”能精準識別螺栓缺失、鋼結構銹蝕等病害,覆蓋橋梁主體70%的外觀檢查內容。3D建模可實現病害位置毫米級空間映射,完成從“幾乎無法覆蓋”到“全面覆蓋”、從“高風險人工作業”到“零風險自動化作業”的轉變。
從人工巡檢到智能巡檢,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覆蓋率從30%上升至70%,單次全橋巡檢時間從人工模式的數天縮短至6小時;安全性能上,無人機巡航替代高空人工作業,養護人員不必冒著危險攀爬索塔,避免高空作業風險。同時,無人機系統展現出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夠覆蓋-30℃至50℃,在強風、雨雪沙塵等惡劣天氣條件下依然運行穩定。
(文/莫成 孟姣燕 向哲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