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老廠房里,齒輪與桁架訴說著工業往事,新潮的文創工作室與熱鬧的藝術展在此交織,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的“新老對話”;鄉村中閑置的農房被巧妙改造,變成了風景如畫的法式花園,隨手一拍即是美景;城市角落里那些曾經廢棄的場地,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年輕人盡情揮灑汗水的運動公園……
近年來,荷塘區用“產業思維”為閑置資源“量體裁衣”,讓一個個“沉睡的資產”蘇醒,串聯起“一區一園一圈”的文旅新圖景,為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注入了別樣活力。
一盤棋布局:給閑置資源找對“新身份”
盤活閑置資產,先得摸清“家底”、定好方向。荷塘區將全區閑置資源納入文旅發展“大盤子”,勾勒出“仙庾嶺旅游度假區、齒動·1958文創園、城市運動活力圈”的空間藍圖,讓老廠房、舊農房、閑置地塊與城市功能、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不是所有資源都能一刀切,得按‘脾氣’定出路。”荷塘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給不同閑置資源貼上了“專屬標簽”:工業遺址主打“工業記憶+現代生活”,鄉村閑置資源突出“鄉土味+體驗感”。比如齒動·1958文創園,從原株洲汽車齒輪廠的老廠房里“長”出了網紅攝影基地、創意工作室,老機床成了打卡背景,舊桁架下辦起了服裝秀,工業基因與時尚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
為了讓思路更開闊,荷塘區還組隊赴海南、張家界“取經”,把“IP打造”“沉浸式場景”等理念搬回來。如今,在荷塘區的文旅項目里,既能觸摸歷史的溫度,又能感受潮流的脈動——這正是“對標先進”結出的果實。
分類煥新:“老物件”里藏著“新玩法”
“沒想到老齒輪廠能這么潮!”周末來齒動·1958打卡的市民李女士,正對著保留著桁架結構的廠房拍照。這個曾見證“株洲制造”輝煌歷史的老廠區,歷經一年多的精心改造,老廠房在保留工業印記的同時,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與生命力:Y MEET創意工作室里設計師們靈感迸發,小黑熊攝影基地成了年輕人拍寫真的熱門地,國標游泳館里水花四濺……工業老廠區實現了從“銹帶”到“秀帶”的逆襲。
目前,這里已簽約17個項目,總投資超5000萬元,預計全面運營后日均客流量將突破5000人次。老工業廠房不再是“城市傷疤”,反而成了承載記憶與活力的文旅新地標。
下班后的新塘路格外熱鬧:熊貓不慢音樂體育公園里,年輕人在足球場奔跑,音樂演出區傳來動感節奏;鉆石空間體育公園里,家長帶著孩子打羽毛球,特色商鋪前坐滿了休息的人。誰又能料想,這片如今生機勃勃之地,往昔竟是低效閑置的金屬回收公司地塊。
通過功能重構,這些城市“邊角料”被賦予了新使命:運動健身、青年社交、潮流消費……多元化的場景讓閑置空間成了全齡段喜愛的“活力磁場”,也讓城市文旅消費有了更多元的載體。
在仙庾嶺的山坡上,幾棟白墻灰瓦的建筑格外顯眼。這是由閑置農房改造的“珍珠白度假莊園”,推開窗就是田園風光,周末常被親子家庭訂滿。而在另一處,原本一棟默默無聞的農村自建房,經過改造后更讓人驚喜——改造后的“曼妙花園”保留著鄉村建筑的質樸,還極具法式浪漫情調,在網上成功“出圈”,不少游客慕名可以在這里喝茶飲、做手作,網友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美照,分享這份法式浪漫。
“鄉土味不能丟,新功能要實用。”荷塘區用“繡花功夫”改造鄉村閑置資產,曼妙花園、紫軒明舍等項目接連落地,民宿、研學、文創等功能一一嵌入,讓仙庾嶺成了市民近郊休閑的“香餑餑”。曾經的“閑置農房”,如今成了激活鄉村旅游的“金鑰匙”。
業態混搭:讓新地標“火”起來
要讓新地標持續“圈粉”,業態和宣傳缺一不可。荷塘區玩起了“文旅+”的混搭風:在齒動·1958,服裝發布會與工業風場館碰撞出藝術火花;仙庾嶺的民宿里,游客能學做非遺手作;熊貓不慢公園中,匹克球、音樂演出吸引著潮流青年;鄉村項目里的仙庾土菜、田園茶飲,讓“在地風味”成了最好的招牌。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寶藏地”,荷塘區放出了“組合拳”:芒果TV《密室大逃脫第7季》在齒動·1958取景。同時,區里還主動對接湖南出版集團等企業,引進樂之書店等優質品牌,用“頭部+特色”的商戶組合留住客流。
項目能順利落地,離不開“保姆式”保障。荷塘區將閑置資源盤活納入重點項目清單,市、區領導牽頭破解難題,從建設到運營全程“盯梢”。雨污分流、停車場規劃、垃圾清運……荷塘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門聯動,把配套服務做細做實。商戶們說:“從審批到開業,啥難題都有人幫著解決,干活特別順!”
閑置資產的“華麗轉身”,不僅讓城市多了煙火氣與新活力,更讓文旅融合的畫卷在荷塘區徐徐展開,成為市民幸福感與城市競爭力共同提升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