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而全”到“專而強”
——沅江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雄踞洞庭之濱,弄潮改革前沿。
今年以來,沅江高新區以壯士斷腕的魄力揮動改革利劍,以“破局、拓新、賦能”為戰略主線,開啟了一場刀刃向內的體制機制革命。
這場深刻變革推動園區實現華麗蛻變——從“大而全”的粗放式發展,邁向“專而強”的高質量發展新賽道,為區域經濟騰飛注入強勁動能。今年上半年,改革紅利噴薄而出:工業投資增速47.6%的強勁攀升,進出口168.7%的爆發式增長,12個億元項目紛至沓來……一組組躍動的數字,正在洞庭湖畔譜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華章。
【破局】
重構發展邏輯,破解傳統路徑
172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精簡至49項核心賦權事項
隨著產業鏈競爭逐步加劇,傳統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為推動平臺公司從“融資端”向“投資端”轉變,充分發揮政府出資創業投資基金的杠桿作用,沅江高新區“管委會+公司”改革再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12月沅江高新投正式成立;2025年5月,其與三一集團簽訂協議,收購三一集團全資子公司湖南省地面無人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100%股份;同年6月,首筆200萬元產業投資資金完成支付,標志著平臺“造血”功能成功落地。
沅江高新區以敢為人先的改革魄力,率先沖破“大而全”的傳統行政體制樊籬。2018年便主動行動,將園區所在地三個社區涉及民政、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民族宗教、退役軍人事務、文化教育、衛生健康等92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全部移交至社區所屬街道。2025年,改革進一步深化——又將自身承擔的衛生健康、民政、社會保障等31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移交至瓊湖街道及相關市直部門,徹底剝離非核心職能;審議通過《沅江高新區賦權事項保留清單》《沅江高新區賦權事項收回清單》,遵循“能放則放、應放盡放”原則,最終僅保留產業規劃、項目審批等49項核心賦權事項。至此,沅江高新區原有的172項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含賦權事項)已精簡至49項,權責邊界得以進一步厘清。
在“瘦身增效”上,沅江高新區更顯決心:堅持改革導向,力克重重阻力,出臺《沅江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所涉人員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大力精簡機構人員、調整機構編制。人員編制從62名精簡至35名,精簡率達43.54%;編外聘用人員由24人核減至8人,核減率66.67%;內設機構由6個整合為5個,撤銷社會事務局、財政局,新設營商環境局。
“過去70%的精力耗在社區管理、矛盾調解上,現在終于能把資源集中到產業培育和項目服務上。”沅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彭龍坦言。改革成效已然顯現:招商團隊規模擴大一倍,上半年外出招商頻次同比增加60%,成功引進圣泉集團新材料、鵬輝力赫儲能等重大項目,改革“紅利”正逐步轉化為發展動能。
【拓新】
激活創新因子,培育發展動能
今年上半年引進12家企業引資25億元
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持續深化,沅江高新區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集聚成勢,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體制機制的優化直接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紡織服裝產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華麗轉身,家恒服飾引入智能吊掛系統后,生產效率提升30%,次品率從5%降至2%,中高端訂單占比從30%增至40%;新馬制衣投入3000萬元升級設備,員工收入增長20%,2025年1-7月產值9500萬元。園區8家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升15%至20%,2025年1-7月稅收同比增長35%,訂單排至11月份。沅江高新區還計劃到2026年建成全省智能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基地。船舶產業持續領跑全國,海荃游艇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新能源純電動雙體帆船填補國內空白,續航能力提升40%,產品出口中東;金航船舶引進數字化焊接機器人,生產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20%。2025年1-7月沅江船舶制造業集群實現產值81.19億元,同比增長15.3%。
招商資源運轉利用效能全面提升。
2025年上半年的沅江高新區招商現場,處處是奔忙的身影,招商團隊的腳印從北京拓到廣東汕尾,從江蘇南通印到湖北武漢、浙江溫州,循著六大主導產業的脈絡,把考察的腳步踩得扎實。35次考察洽談里,不少項目不斷攢起了簽約的意愿,單是船舶制造和新能源領域就占了七成多,產業招商的精準度越來越高。路華新能源、三一硅能這些沅商企業,12家新注冊落戶,帶來的25億元資金像活水,潤進了園區的產業土壤。精準招商強鏈補鏈,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沅江高新區目前已集聚98家船舶制造及相關配套企業,亞光科技本土上市企業扛著旗,中聯重科、海荃游艇、金航船舶這些全國百強也在此扎根,形成涵蓋船舶研發設計、總裝建造、配套設備、拆解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項目建設呈現如火如荼的推進態勢。
華興玻璃三期、青果果食品、路華新能源、萬駿船舶擴產、長盈皮具二期、積葭新材料等一批覆蓋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布局的重點項目齊頭并進,為園區發展持續注入“強心劑”。
科技創新則為園區發展注入“智核”動力。
沅江高新區深化產學研協同,與湖南農業大學召開“雙高”對接會并簽署產業技術升級合作協議;2024年創新成果頻出:1家企業被認定為“湖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9家企業被評為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企業被評為省企業技術中心,2家企業被評為“湖南省綠色工廠”,2家企業獲評省級創新創業大賽獎項,1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眾創空間。
【賦能】
優化要素配置,激發內生動力
提供從項目簽約到投產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深入推進改革過程中,沅江高新區注重將改革勢能轉化為服務效能,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起全鏈條、全周期的企業服務體系。
沅江高新區深化“五員合一”服務模式,即黨建指導員、企業幫扶聯絡員、安全生產監督員、工會建設指導員、政策宣傳指導員合一的服務機制,實現送政策“全覆蓋”、解難題“走上門”、優服務“全方位”;推行“全程幫代辦”模式等,為企業發展松綁減負。2025年,“園區市長日”活動中,市長羅必勝帶隊走訪華興玻璃、桃花江游艇等企業,現場解決用地、用工難題30個。同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二十條”》等政策兌現獎補資金超2000萬元,其中船舶企業最高可獲150萬元設備升級獎勵。
在金融賦能方面,園區積極對接“信易貸”平臺,2025年上半年為中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3.2億元。針對新能源船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5000萬元專項基金,吸引智航飛購、海格通信等企業布局低空經濟、智能制造新賽道。“現在從項目簽約到投產,園區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我們二期項目提前3個月開工。”一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坦言。
沅江高新區這兩年的發展,有著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變化,連串榮譽更是接踵而來:綜合實力連續兩年穩居全省園區第一方陣;獲評“省環保信用評價誠信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四星基地”。從創新服務機制的“精心謀劃”,到招才引智的“廣納賢才”,沅江高新區始終以改革為筆,一筆筆勾勒出“人才聚-產業興-園區強”的高質量發展新范式,每一步都透著蓬勃的活力。
未來,沅江高新區將把“放管服”改革往深里推、向實里走,主動探索“飛地經濟”“標準地”改革等新路徑,全力朝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創新策源地的目標扎實邁進。這場永不停歇的改革征程,正一筆一劃書寫著新時代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沅江答卷”。
(文/劉逸仙 宋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