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還田作肥料 打捆離田成飼料
珠暉區:秸稈利用效益佳
連日來,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黃洲村,連片金色稻浪翻滾,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轟鳴聲中,飽滿的稻粒被快速收集,秸稈則被粉碎后均勻還田,成為優質的天然肥料。
珠暉區每年產生秸稈約1.5萬噸,資源化利用曾是難題。今年來,珠暉區通過肥料化、飼料化等生態利用手段,推動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
秸稈還田是將其肥料化的重要手段,借助農機操作能夠事半功倍。“割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稈粉碎長度不超過10厘米,這樣不僅籽粒損失率極低,而且粉碎后的秸稈能快速發酵肥田。”珠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唐偉告訴記者,為支持農機收割秸稈還田,區里拿出了“真金白銀”的硬招。
該區對中晚稻實施滅茬粉碎還田的主體,每畝補貼10元;對新購秸稈滅茬粉碎、打捆離田相關設備,按購置總金額50%(含國補)予以補貼;對加裝秸稈粉碎裝置的農機設備,每臺補貼2000元。目前,珠暉區秸稈就地還田利用率達80%以上。
相比于還田肥料化,離田后的秸稈利用效益更佳。珠暉區肉牛養殖大戶浩德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里,剛從田間運來的秸稈,經過粉碎、揉絲、打包密封等標準化流程,成為散發淡淡發酵香氣的優質牛飼料。
“這可是牛的‘營養餐’,牛特別愛吃,長膘也快。”浩德盛農業負責人王子豪算了一筆賬,養殖場現存欄安格斯牛500頭,每年通過秸稈利用可節約飼料成本60%左右,“每年不僅能節省飼料成本約150萬元,還帶動周邊村莊150人穩定增收,關聯農戶超50戶,為農戶帶來的間接增收達100萬元。”
(文/唐曦 唐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