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代表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5月14日從市民政局獲悉,長沙正開展社會救助專項治理,將重拳出擊基層一線社會救助工作經辦人員不擔當、不作為等5類現象。
此次專項整治將重點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重點對社會救助日常管理與專項治理工作中搞形式主義、走過場,基層一線社會救助工作經辦人員不擔當、不作為、臉難看、事難辦、工作拖拉甚至故意刁難等現象進行集中整治。
重點查處政策執行縮水走樣問題,包括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是否及時納入低保,以及低保、特困、兜底對象認定不夠精準,分類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查處日常管理不到位問題,重點整治救助基礎數據錄入業務系統不完整、不準確、不及時、不嚴謹,個人檔案資料整理不完整、不規范、不按要求存儲和銷毀等問題。
查處近親屬備案制度不落實問題,對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委會干部近親屬申請救助備案制度,紅表備案、檔案單獨存放落實不到位;鄉鎮(街道)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居)委會干部近親屬備案臺賬記錄不規范、不及時等問題開展整治。
查處資金監管不力問題,主要針對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資金預算不夠,利用職務便利貪污侵占、虛報冒領資金等問題。
市民政局要求,各區縣(市)應進一步完善檔案資料、基礎數據、預警信息以及手機APP的推廣運用,適時完善縣級社會救助申請家庭收入計算評估實施細則,抓好對象甄別,確保“應保盡保” “應退盡退”。